楼主月亮:历时近两年,《灵兰·中医筑基100讲》终于更新结束啦!106讲55万字正课内容,20余讲答疑课程,外加10余讲加餐课程,满满干货,可见老师的用心与付出,希望门课程可以带您走入中医大门。
01
碎片 VS 系统
对于大部分爱好者而言,学中医的途径无非两种:看书自学和媒体消息。一般的爱好者,喜欢看一些养生的公众号或者电视节目。今天学一个*位,明天学个妙方的,记了一堆知识点,但是只会比葫芦画瓢,不知道*位或者方子背后的原理,遇到没有见过听过的情况就不会处理了。
还有一些爱好者,会买一些专业书籍学习,但是中医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在没有师傅领路的情况下,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很难的。
在教导了许多中医爱好者之后,王蓄之老师发现,
碎片化地学习中医,很难真正反哺到你的生活。
首先,面对各种生活中的小毛病,
如果不具备全局视野,很容易出现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
比如,有人告诉你他上火了,我们能上来就给他清热吗?不行的,首先需要判断是真的有火,还是气虚、阴虚表现出来的虚火。只有认识全面,才能避免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而且,对中医学习者来说,最初能从正门进来,对以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从一个从偏门、窄门进来的,你的视野可能会变得很局限,看不清整个中医的面貌。
王老师曾经遇到过不少自学中医的爱好者,自我感觉很好,甚至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其实是眼界不够。
为了解决爱好者们学习上的问题,王蓄之老师在筑基课中,从
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中药、方剂以及常见疾病
,五个方面入手,带大家构建中医学习的知识网络,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结构。
在这个体系里,各个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医家,都可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共识。学员如果以这种端正的方式入门会有很大好处。
接下来,有了这套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听到各种“传说”的时候,你心里大概就能有个数,就不至于轻易被人忽悠了。中医讲究各家学说,有些流派就强调补肾,有些就说要健脾;有些流派强调补火,还有些注重调和。作为初学者,直接接触上面的哪一家,都会觉得挺有道理。
毕竟,任何一个流派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想深入学中医,一定要打好基础、建立框架,有了全局的视野,你才会更清楚自己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
02
系统端正?中医也可以很有趣!
打基础、建框架,听起来一板一眼,却不代表枯燥乏味。
王老师说:“中医非常有意思。你只要留意去观察,会发现中医讲的许多道理,和生活都是相通的。”
课程节选
中医讲肺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基础,可理解为肺脏的位置最高,而且长的像个大盖子一样,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水塔。高高的,圆圆的,负责把水送到各家各户。如果把这个比喻,引入到肺脏功能的讲解里,我们对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一下子就形象起来了。
再比如学习天麻的功效。你会注意到它地下的根很饱满,上面的茎笔直、没有叶子吗?你想,它的底盘这么稳,上面又不招风,就算风再大它也可以岿然不动。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定风草。当我们遇到一些风证的患者,比如手一直在抖,头一直在摇,吃这种定风草,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帮你来认识中医,非常有意思。很多对中医专业的学生都有难度的概念和理论,王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一个故事里,理解起来会轻松许多。这也是他在灵兰筑基课中,特别喜欢
打比方、讲故事
最重要的原因。
03
精简vs加料
都说中医难学,尤其是脉诊,王老师也曾深受其苦。上学时,对二十多种脉象的体会云里雾里,临床也是指下难明。直到他读博士时专注研究《内经》才有改变。
他发现,在《黄帝内经》里,今天学习的二十多种脉象,大部分都没有。那个时候看脉,主要就看六种脉象:
缓急、小大、滑涩
。其核心是用一些简洁的基本脉象,而不是一套看上去很复杂的脉象,来判断人体的气血状态。这一点对王老师特别有触动。
在后来的临床和教学中,他开始考虑,到底哪些脉象才是最基础、最常见、最重要的。最后他选定了5种,适当扩展可以是7种脉象。
你把这5-7种脉象掌握好,临床上绝大多数情况,就可以应对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即使是零起点的中医爱好者,都能基本掌握。
与精简相反,王老师在每讲两节课后进行一次答疑加餐。因为,他特别认同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
怎么体现思考呢?最直接的就是问。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在学习之后认真思考了。有提问的学习,才会更有成效。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让灵兰 · 中医筑基100讲变得更丰富,也更深入了。
答疑节选
有同学问:本来自己不想喝水,但是泡脚之后就想喝水了,这用阴阳怎么解释呢?王老师从阴阳互生的角度,又是打比喻又是讲道理,足足给答了1300多字还意犹未已。
04
一个人vs一群人
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地基打好了,知识结构才牢固~王老师会用专业的水准、风趣的语言、有趣的案例,帮大家建立中医思维框架,日后再深入学习和应用中医就会有方法、有方向啦~
如果你也希望中医走进你的生活和人生,想要脚踏实地学中医,
那么这门《
灵兰 · 中医筑基100讲
》课程,真的非常适合你。
听《灵兰·中医筑基100讲》
学中医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