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华网
视障人士曹军:用科技创新点亮黑暗的世界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崔恩慧、孙蕾、林苗苗)
用手机拍张照片,语音马上就会描述出照片中的内容;拍下药盒药瓶,就能自动语音提示药品的名称和使用说明……
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从手机读屏到AI技术的加入,视障人士曹军,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手机助盲软件的研发,用科技创新点亮黑暗的世界。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天花板上布满了裸露的管道和几组长形吊灯,墙壁和地板都涂成了白色,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曹军在办公室里按下手机软件里的相机快门,给自己的办公室拍下一张照片,随即就听到了描述办公室环境的语音播报。
“这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功能,尤其是和家人去逛公园时,听到周围有绿树红花,湛蓝的天空,让我的世界一下子就多彩起来。”曹军告诉记者,“这款能解读并播报照片内容的软件,集成了图片理解的AI模型,并把取景框重新进行了算法改写,调整了取景角度和对焦模式,使之更符合视障人士的使用习惯。”曹军(左二)在读屏功能的辅助下操作电脑办公。新华社记者 林苗苗 摄
曹军说,很多朋友第一次用这个功能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说,第一次身临其境地了解到身边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场景和各种各样的色彩。“我虽然看不见,但因为同在黑暗中,优势就是更理解视障人士的痛点和需求。”曹军说,“作为残疾人,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也要想办法利用新技术,我觉得用AI等通用技术进行科技助残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他们发现,日常最困扰视障人士的问题之一,就是吃药时分不出药品种类。针对这个诉求,团队开始了研发。此时AI技术已逐渐普及,通过拍照功能加上光学字符识别,经过2个月的调试,软件已经能够快速识别药品的基本属性,视障人士只需通过简单训练,适应如何给药品拍照,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运用。“虽然技术并不复杂,但我们应用到助残领域,就能解决大问题。”曹军说。
作为一名自出生起就无缘看到世界的视障人士,曹军在创业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打破黑暗。如今这家科技公司已经拥有43名员工,其中约7成是视障人士,他们绝大部分居家办公,从事接听售后电话、产品测试、销售等工作。公司的视障员工演示药品识别功能的使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苗苗 摄
1996年出生的王超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音乐学专业,目前是公司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解决用户在使用图片软件中碰到的问题,还承担一些培训工作。用户哪个功能不会用,在使用手机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疑问都可以来电向他和同事们咨询。
“虽然不能看见这个世界,但我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点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王超说,他还担任中国盲人协会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特聘无障碍测评师。
“从2014年到2023年,我们一直在残联提供的场所里办公,为公司起步阶段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目前我们开发的软件除了视障人士自行购买会员使用,很多地方的残联也会向我们采购。”曹军说,有的互联网企业向他们免费开放接口,用于助盲软件开发。创业不易,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不少支持与温暖。
十余年间,基于一个小小的手机,曹军和他的员工,开发了视障人士用的语音QQ、盲文输入法、手机公交车报站系统、能够识别钞票的读钞软件等。在读屏技术的支持下,微信和支付宝,甚至游戏,都可以完美操作,用科技帮视障人士带来光明,让他们有机会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
“我有三个梦想,一是把更先进的技术逐步应用到助盲领域。二是希望能有先进的机器人企业和我们一起做电子导盲犬,我们有软件,希望能找到硬件合作的公司。三是我一直梦想有朝一日能开着汽车驰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开着自动驾驶的汽车从家里到单位上班,让我也能感受操控驾驶的乐趣。”曹军告诉记者,他天天听新闻,尤其是科技类的报道,相信自己的梦想并不遥远。
该帖子2024-10-18 15:23被管理员小玉编辑